一、产品简介:
跟着社交平台上的“打野”攻略,记者来到了共青森林公园,刚进南门就看到不少老年人正拿着剪刀,蹲着摘野菜,还有老人亲切又热情地教记者如何辨别马兰头。
观察并上前询问后,记者发现,不管是老人还是跟风而来的年轻人,虽然无法保证可以准确辨别植物能否食用,但是都表现得很“乐观”。
有的年轻人甚至不认识马兰头和荠菜这两种植物,却也“随便”挖了点准备带回家,“不行回去再用手机查查”。
记者也发现,其实“打野群”的网友们也不能百分百识别自己挖到的野菜是什么种类。遇到不认识的野菜,有的群友选择拍照发在群里询问“万能的网友”,但不是每次都能得到确切的答案。
在品尝“春季限定”美味的同时也要注意,有些食材没有煮熟或是吃多了,容易让胃肠道“受伤”。
家住杭州富阳城区的孙大妈平时跟随子女住在城东片区,但每年春天她一定会回农村老家摘野菜。她说,长在山上、地里的野菜非常新鲜,还纯天然无污染,恨不得摘一次野菜能管家里一周蔬菜的供应。今年也不例外,这段时间她隔几天就往农村跑,每次都有不小的收获。
有一次,她剪了好几袋的荠菜,带回富阳清理干净,再放入冰箱保鲜层里。那一周,她几乎每天都会炒一碗荠菜豆干来下饭。后来,她发现大便颜色发黑,虽然有些怀疑身体出了问题,但也没重视到马上就医,直到出现呕血、晕厥,家人们赶紧把她送到区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治疗。
住院后,消化内科主治医生徐渭明给孙大妈做了胃镜检查,发现她得的是胃溃疡,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。若是出血量较多,可能引起血容量下降,进而引起失血性休克,危及生命,所以孙大妈的情况非常凶险。幸好治疗及时,通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,孙大妈病情明显好转,康复出院。
为何吃荠菜会引发吐血?医生解释,孙大妈胃的基础不太好,原本就有炎症、糜烂,加上这段时间她吃了很多荠菜、春笋、马兰头等纤维含量高的食物,容易损伤胃黏膜,导致消化道疾病加重,从而引发消化道大出血。“这类食物虽然美味,但对于有糜烂性胃炎、肝硬化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消化性溃疡的患者,不应过多食用。”她强调。
事发当天,章阿姨在野外看到不少荠菜,于是约上了三五好友一人一把剪刀,一个篮子,准备“大干一票”。章阿姨说:“小的时候没东西吃,能吃上野菜也是一件幸福的事,特别是这个季节,很新鲜的。”
挖完荠菜回来,她立马上锅做了一道凉拌荠菜,可是刚吃完人就开始不舒服了,后来上吐下泻,肚子也疼得厉害。于是她来到医院就诊,医生检查后表示章阿姨的情况属于急性肠胃炎。
原来章阿姨在给荠菜焯水时,怕煮太老了,没有鲜味,煮的时间短了点,菜没有充分煮熟。本来准备的是一家人的菜量,最后家人没吃几口,她怕浪费把剩下的荠菜全都吃了,最终导致急性肠胃炎。
据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孙春锋说:“最近一段时间,像章阿姨这样因为吃野菜来看病的并不少,几乎每天都会碰到。野菜重在尝鲜,建议适量食用,烹饪野菜的方法注意,要先浸泡、焯水等,避免野菜中的生物碱带给人体不良反应,从而减少其中可能含有的毒素。食用野菜时,结合自身体质,有选择地适量食用。老人、婴幼儿、孕产妇、哺乳期妇女、过敏体质等人群,尽量不吃或少吃。”
上海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伊晓婷表示,生长野菜的土壤可能存在重金属超标的问题。而且作为公园植被的一部分,上面还存在大量农药残留物。而且作为非专业人员,“打野人”未必可以识别这些植物的真身,因此,吃这些摘下来的野菜可能存在一定风险。
而上海星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欣皓则表示,采野菜的行为一定会对公园的正常的管理秩序、公共绿地的环境情况造成一定的影响。公园里的植物虽然长在露天野外,但并不是野菜,而是公园的资产。
折耳根学名鱼腥草,别小看这根草,科学家在它身上已经检测出上百种化学成分:除了一般的多糖、氨基酸、维生素等,还出现了马兜铃内酰胺-I 、马兜铃内酰胺 II,是马兜铃酸的代谢产物。
世界卫生组织已于2002年,将马兜铃酸列为一类致癌物。一类致癌物是指明确的致癌物。
● 从含量上来讲:折耳根中的含量约为16毫克/千克,含量看来低,但也不能忽视,其对身体的伤害是确切的。
马兜铃酸对肾的危害确实很大!人体长期摄入马兜铃酸,可能会导致肾小管间结损坏,更可能会造成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,甚至诱发癌变。
因此,提醒大家:折耳根对肾脏的损伤是一种慢性的过程,如果长期、大量地吃,对肾脏的损伤就会越来越明显。
香椿之所以“香”,是因为它含有香椿素等挥发性芳香族有机物,这种物质具有健脾开胃,增加食欲的作用。
营养师提醒,因为香椿所含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比普通的蔬菜高,并且,和蕨菜越嫩越危险相反,越老的香椿芽,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。
反之,如果食用了老的香椿芽,可能会中毒,如出现口唇、指甲发绀,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头晕、头痛、乏力、心悸、呼吸困难等症状。
蕨菜又叫拳头菜、山野菜,是一种长在山里的野生菜品,它滋味独特,可荤可素,不管是炝炒还是凉拌都很好吃~
一方面它富含有益成分,蕨菜叶芽、嫩茎营养丰富,富含维生素、钾、钙、镁、蕨素,蕨甙、乙酰蕨素、胆碱、甾醇等多种有益成分,其所含的粗纤维,有促进胃肠蠕动,有通便的作用。
原蕨苷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B类致癌物,2B类致癌物是指“可能致癌物”,有致癌的可能性。
建议:在食用蕨菜时,一定不要贪多,吃之前用水(可加小苏打)焯一下,有毒的原蕨苷就会分解,这样就可以放心享用这种来自春天的美味了。
① 春笋中含有丰富的粗纤维,如果“贪鲜”吃太多,可能会造成不消化,尤其是脾胃虚弱者,有消化不良症状的人和老年人、幼儿。
② 春笋中还含有较高的鞣酸,鞣酸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成不容易消化的物质,造成消化不良。
此外,食用春笋不能图嫩而生吃,因为鲜笋含有有毒物质氰化物,特别是嫩笋尖中的氰化物含量更高。
建议:首先春笋别吃太多,其次不能生吃。食用春笋之前,一定要用沸水煮开,再用清水漂过再食用,以降低以上对身体不利的成分。
新鲜的木耳中,含有一种叫卟啉的光感物质,食用后,如果再受阳光照射,可引起皮肤瘙痒、水肿等不适,严重者甚至可导致皮肤坏死,咽喉粘膜水肿,呼吸困难。
建议:还是晒干后的木耳更安全!不过也要注意,干木耳不要泡太久,别过夜,避免泡太久出现微生物感染,食用不当导致中毒。
蚕豆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豆类食物,它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C、膳食纤维、钾、镁、磷、钙、维生素A、维生素C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。
这些营养物质对促进肠蠕动,促进人体骨骼的生长与发育,预防肠癌有一定的作用。
① 患有蚕豆病的人不能食用蚕豆,因为体内缺乏一种葡萄糖-6-磷酸脱氢酶(G6PD),表现为进食蚕豆及其制品(豆瓣酱、粉丝)后引起溶血性贫血。
② 另外,糖尿病患者也不宜多食,因蚕豆富含淀粉,过多食用易引起血糖升高,如要食用,应扣除米或面等主食量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